今天想來記錄一下一年多跟GMAT奮鬥的時光和海外考場經驗分享,也會簡單分享一下我準備GMAT的讀書方法

 

一、GMAT小介紹

GMAT測驗全名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是申請美國商學院必備的英文數理邏輯考試,申請美國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或是MS(Master of Science)都一定要準備這項測驗(雖然近年來越來越多學校同時接受GMAT和GRE成績的申請了)。

GMAT分成四個部分:

[65mins]1. Verbal Reasoning(V):其中又分成Reading Comprehension(RC), Critical Reasoning(CR), Sentence Correction(SC)三種題型

[62mins]2. Quantitative Reasoning(Q):其中又分成Data Sufficiency(DS), Problem Solving(PS)兩種題型

[30mins]3. Integrated Reasoning(IR)

[30mins]4. Analytical Writing Assessment(AWA)

後兩項的IR、AWA和前兩項V、Q的計分是分開的,GMAT成績主要是由V和Q的成績組成,滿分800,如果要申請上美國top 15以內的學校通常需要具備700以上的分數,但這個測驗同時測驗了英文、數理、邏輯,題型也有非常多種,準備起來非常辛苦!加上GMAT是電腦適應測驗,會根據你的答題情況出下一題,只要前面幾題答對率太低就會掉入低分區,要考到高分真的是要下一番功夫

今天比較想聚焦在我自己準備上的心路歷程和讀書方法,所以關於考試就不多做詳細的說明了,想知道更多GMAT相關資訊的話可以參考網路資料或是詢問補習班喔~

1. GMAT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GMAT

2. 舉辦GMAT考試的GMAC機構官網:https://www.mba.com

 

二、準備GMAT心路歷程

我從大三寒假開始補習(2019/2)到大四下二戰完(2020/4)跟GMAT分手整個備考時間超過一年,加上大四一年在日本交換,準備上的心理壓力一直很大,終於考到一個自己覺得滿意的成績後真的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2019年]

大三寒假我就在認識的老師的推薦下報名了A2GMAT的寒假培訓班密集課程,然而寒假去補習班以外的時間幾乎都忙於系上活動,開學後更是忙於畢業公演的準備和學校課業之間,過了半年到了升大四的暑假,進度還在V的SC的第一本講義。

升大四的暑假同時去學校上課,同時繼續準備GMAT,儘管如此,兩個月的時間進度只來到了SC的第三本講義,其他題型全都還沒開始讀。

大四我在日本過著交換生活,一邊上著慶應別科作業考試很多的扎實課程(所以我選的課很少而且避開了作業最多的特化コース)一邊繼續準備著GMAT(來到日本時帶的行李一部分都是GMAT的講義,結果行李箱還超重),這時為了給自己定好一個讀書進度,就安排了12月考一戰(補習班建議補習完三個月內考一戰最適合),沒想到同時上課、參加社團、出去玩又要準備GMAT真的有點貪心,到了一戰前V跟Q的各種題型都只讀了全部講義的一半,IR跟AWA甚至只花了一天來看,OG(官方指南)、PP(官方模擬題)、GWD(實戰舊題目)全部沒寫過就上場了,結果第一次面對電腦實戰最大的挫折就是完全寫不完,V跟Q都是只寫了一半,最後一戰拿了個不到600的成績然後直接現場放棄成績了...

一戰完從考場出來回到宿舍我就立馬預定了二戰的日期(因為GMAT考場非常小,大概只有十台電腦,所以考場搶得非常兇,大家一定要在預計考試日期的至少三個月前就報名好!)。記取了一戰失敗的教訓後,剛開始嘗試了每天早起讀GMAT,下午上課,晚上寫慶應別科的作業完再讀GMAT到兩點的策略,但一個禮拜後就發現這樣太不健康了,大家真的不要亂熬夜啊

[2020年]

12月底日本放寒假後我回去了台灣幾天,因為台灣的朋友們幾乎都在準備期末考,所以寒假在台灣的時光幾乎都在專心的讀GMAT,順利把CR的講義的都讀完了,只不過1月開學後很快就要開始準備日文的期末考,所以將近兩個禮拜沒有碰GMAT。(補習班強調每天都要碰一點GMAT不然前一天讀的隔天就忘,也無法養成解題目的手感)

因為二戰是3月底,1月底進入日本的春假後我就開始每天努力趕GMAT進度,同時計畫了二戰的一個月前就要開始做pace訓練(時間分配訓練),才不會再發生寫不完的慘況!

剛好2020年遇上COVID-19疫情爆發,於是回台灣後一方面是要讀書,一方面是出去玩有點危險,所以順利的堅持著在家裡專心讀GMAT的計畫,到3月中回日本時,V跟Q都已經讀完了OG(2019版)+OG(2018版)並進入PP1+pace訓練!

不過意外的是,回日本後因為疫情影響,必須待在宿舍自我隔離兩週無法出門,幸好GMAT官方提供了一次免費將考試改期的機會(正常情況改期要付高額的手續費!),於是我就將二戰延到4月初。原本有考慮要不要放棄考GMAT改準備考日本商研所,所以給自己訂下了「如果二戰還沒辦法考到600以上就放棄」的停損點,幸好春假大量刷題並做好時間訓練後二戰考到了680。雖然沒有達到700分以上的超高分,但我決定到此結束跟GMAT一年多的奮戰~

 

三、準備GMAT的讀書方法

準備教材:A2GMAT寒培教材、OG(2019版)、OG(2018版)、PP1、PP2

我的備考方式非常簡單,在買了一本GMAT自學書和看了一些自學心得後我就知道我需要一套完整的教材和模擬題資源,所以直接報名了補習班。準備方法就是讀講義+寫題目+檢討,二戰前一個半月開始刷題,總共寫了2500題左右。因為準備時間不夠,所以我沒有寫GWD,又因為COVID-19疫情影響,機經產量大減,所以我沒有報名考前機經班,也沒有看過JJ,有點赤手空拳憑實力上場的XD

接下來就分題型個別介紹一下我的準備方法,但是要強調一點,每一個人的讀書方法都不一樣,沒有最好或是最有效率的讀書方法存在,別人的成功讀書方法對自己不一定就也是成功的,所以建議大家都要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讀書方法並照著自己的步調一步步準備~(尤其我的準備方式蠻亂來的大概不是大家都用得來的XD)

【Verbal】

[SC]

寒假補習時,下課回家後我並沒有照著補習班的叮嚀跟著教學進度做作業,雖然加入了讀書會卻因為都沒有寫過作業所以沒辦法參與討論,最後一次都沒有參加過讀書會活動。我在寒假的補習課程結束後才算真的開始讀GMAT,補習班建議大家每天都要碰GMAT的各種題型,不然第一天讀SC第二天讀CR第三天讀RC,第三天的時候已經把讀好的SC忘了。但我個人喜歡一天專注讀同一種東西,所以剛開始就決定從個人覺得最難的SC開始下手。

SC雖然是文法題,但有很多情況下五個選項文法都正確,但卻必須從中選出最符合標準英文的相對最好選項,對於從以前就是在用語感做題的我來說非常棘手。於是我慢慢的從第一本SC講義開始讀,一方面認識標準英文跟平常用的英文有哪些差異,一方面學習解題技巧,並整理在筆記本裡,考前拿來抱佛腳時非常好用
然而我到讀完六本中的五本講義並開始做OG時答題正確率還是很低,如果沒辦法靠語感+解題技巧判斷出答案就選不出答案我在讀SC講義時並沒有照著補習班教的解題流程做「掃過原文、精讀句意、找考點、互相比較五個選項找出答案」的SOP訓練,所以春假準備二戰時我決定靠著狂刷題培養出讀完一遍題目就能大概看出考點,再配合解題技巧和語感找出答案的解題手感。其實這個作戰有點冒險,幸好在刷完兩本OG後似乎真的自然培養出了能在看不懂題目之下也看出考點,並靠著解題技巧和結構分析判斷出答案的能力。補習班老師說不能依靠自己為的語感來解題,其實我還是有在用,但五個選項刪到剩兩個選不出來時,我就會放棄語感而用結構分析或「這個看起來比較像答案」的解題經驗選答案。培養出自己的一套解題流程後,答題正確率終於開始提升,寫PP1時我設定一回模擬題中SC有13題,寫PP2時直接使用PP模考軟體,一回平均錯題數3~4題。

[CR]

因為我一開始把精力都集中在SC上,CR是到補習完半年後,也就是開始日本交換後才開始讀的。CR是GMAT獨特的邏輯題,分成許多種題型(weaken/assumption/support/evaluate/explain/inference/bold face),CR的題目英文難度不高,比起英文,CR主要是考驗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所以只要能讀懂題目,解起來其實跟英文關係沒那麼大(?)。看心得文有些人說解CR題蠻有趣的,我也是在V的三種題型中最喜歡做CR,答題正確率最高的也是CR。但是一戰時發現實戰的CR難度非常高,腦袋常常要轉兩三次才能找出答案,因此一題的解題時間有可能變得很長。

CR的講義讀完開始寫OG後,CR的答題正確率變動蠻大的,有時候讀完題目就能猜出答案大概是要怎麼樣去weaken/support/explain,再看看選項裡有沒有類似的答案就好。但有更多時候是讀完題目也猜不出要怎麼去解,看完五個選項之後反而要一個個推理這個答案充不充分,一不小心就花掉很多時間。於是CR我一樣是用大量刷題來累積手感,隨著寫的題目變多,讀完題目就能知道這題屬於哪種題型,並且在讀完五個選項後就能先刪除不可能的選項,再快速推理一下剩下的選項,配合解題經驗就能找出最像是答案的選項了。就算最後推理不出答案也能大概猜出哪一個比較像答案,於是答題正確率提升也變穩定了。寫PP1時我設定一回模擬題中CR有12題,寫PP2時直接使用PP模考軟體,一回平均錯題數2題。

[RC]

RC就是一般的閱讀測驗,但是文章內容非常多元,包含人文社會/歷史事件/人權議題/作家與作品/宇宙天文學/自然科學等等,文章難度本身不一定很難,但對我來說裡面常常出現沒看過的單字,如果不懂的單字散亂在文章各處,其實能靠著文章結構、各段前後關係、連接詞、觀察作者語氣去猜出文章主旨大意,但如果一個句子裡太多不懂的單字就會影響文意理解,細節題還能觀察題目找到定位句,再從選項裡找到跟定位句有文字重複的答案猜答案,但有時候連文章主旨都理解錯誤的話就會整個題組全錯但是如果一個個單字查下來背效率太低了所以不會的單字就在檢討的時候查一下意思就好了,常出現的單字就會自然記下來,不常出現的也不需要花心思去背。補習班老師說RC的訓練方法只能靠大量閱讀去累績經驗(個人感覺RC是最吃英文底子的一科!),所以我也是靠著大量刷題,看多了常出現的文章類型,配合「作者語氣通常是在否定大眾觀點/作者語氣通常支持弱勢的一方」的鐵則,提高主旨大意題的答題正確率。寫PP1時我設定一回模擬題中RC有3篇文章(實戰會是兩篇長文兩篇短文共四篇),寫PP2時直接使用PP模考軟體,一回平均錯題數2~3題。

 

【Quantitative】

[PS]

PS就是一般的數學單選題,難度大約落在國中程度,所以亞洲人普偏在Q的部分得分會比歐美人高,也是語文比較弱的亞洲人搶分的地方。補習班建議Q的部分應該以55分鐘內做完,至少拿滿分51中的50為目標,這樣V只要有35就能拿到700分了。但不能因為這樣就小看Q,建議大家用V:Q=3:1的時間比例來讀Q。雖然個人數學底子不算太好,但我在一戰前一個月才開始讀Q,而且只是把講義上的各種題型和解題方法看過,並把老師上課講過的題目寫過一遍就去考一戰了,但實戰上的Q題目跟講義上的根本不是同一個等級!!!講義上很多單純直述的計算題,一兩條算式就能解出來,但實戰上幾乎都是一大段文字敘述的應用題,要先把題目看懂再解題,而且計算不是一兩條算式就能解出來的,連數字都沒有幫你配好,沒有技巧的硬算即使解得出答案也會花掉非常多時間!因此一戰時我的Q只寫了一半時間就用完了

於是準備二戰時我直接開始寫OG, 一樣是採用大量寫題目來讓自己熟悉各種題型並盡量用最快的計算技巧解出答案,同時我沒有特別去背題目裡常出現的數學名詞單字表,而是看到不會的詞再去查,常出現的倒數/直徑/對角線/斜邊等單字也能自然記起來。寫PP1和PP2時我設定一回模擬題中PS有14題,一回平均錯題數2題。

[DS]

DS是GMAT獨特的數學題型,必須由(1)(2)兩個題目給的條件資訊去思考是否足夠去判斷題目敘述的正確與否,DS考驗的是一種由選項回推題目的思考邏輯,一開始做起來非常不習慣,答題正確率比PS低,解題時間也比PS多。不過一戰實戰時遇到的DS題因為難度高,於是不確定的題目都直接選C(條件(1)+(2)才充分)或E(就算條件(1)+(2)也不充分)就跳下一題,一題的解題時間反而比PS還短的樣子。

準備二戰時我直接開始寫OG,大量刷題後我解題時預設的心態從「大概要把(1)(2)兩條件合起來才充分吧」改成了「(1)或(2)單一條件應該就能充分」。心態轉變後,首先我讀完題目的敘述會先列出題目想知道什麼/要判斷的點是什麼(ex:要判斷A+B是否等於5時,就列出A+B=5?),再單獨看條件(1)跟(2),並把從這個條件能得出的所有式子和資訊都列出來,努力看一遍確定單一條件不充分後再去看另一個條件。剛開始寫OG時很常明明條件(1)或條件(2)單獨就充分足夠判斷題幹是非,但我卻要把兩個條件合起來才判斷的出來,經過這樣訓練後,這種誤判的情況成功下降,答題正確率也提升了。寫PP1和PP2時我設定一回模擬題中DS有16題,一回平均錯題數3題。

 

【IR】

IR和AWA的計分是獨立出來的,也就是說這兩科的成績不會影響你的GMAT總分,因此大家都不會放太多心力這兩科上,但補習班也強調有時候兩個GMAT分數一樣的候選人學校在篩選時會看他們的IR和AWA成績來選人,所以建議IR以滿分8分中的5分為目標。我也是把這兩科排在最後面再讀,結果一戰時連V跟Q都沒讀完,更不可能分時間給IR和AWA,於是這兩科只看了一天講義就上場,一樣是拿了很慘烈的分數...

IR比較像是圖表/敘述分析,每一題有大約1~3小題,難度由低到高分成四種題型(Table Analysis/Graphic Interpretation/Multi-Source Reasoning/Two-Part Analysis)。前兩種圖表題只要看懂圖表和題目敘述後簡單的計算就能解出來,但Two-Part Analysis的題目會是像CR一樣,用一段文字敘述出某個情況叫你選出能weaken/support的選項或題目敘述成立需要的assumption。

準備二戰時,我在兩本OG寫完和開始進入PP之前插入幾天讀IR的時間,當作進入下一階段訓練的休息轉換(?),也避免自己太早或太晚開始看IR的情況我覺得IR的前三種題型只要熟悉題目出題的方式和查圖表資料的方式就沒什麼問題了,只剩下Two-Part Analysis要配合CR解題能力的提升才能提高正確率。幸好我在經過了兩本OG的V和Q訓練後,IR的四種題型意外的都沒有什麼問題了,於是二戰時講義題目只寫了一半就直接上場拿了滿分8分~

 

【AWA】

AWA是GMAT的分析寫作題,跟一般作文題不一樣的是,題目會給一小段文章,並叫你從中挑出邏輯錯誤之處(建議三個)並舉例說明。補習班建議以滿分6分中的4分為目標。寫作時間只有30分鐘,但每一段架構都要完整,提出文章錯誤後也要簡單扼要的說明原因。但是個人光是讀前面幾科就忙翻了實在沒時間慢慢練習寫作能力,所以兩次實戰都是考前一兩天把補習班講義裡列出的「七大邏輯謬誤」和好用的例句記下來,一次完整的文章練習都沒做過就上場。一戰時因為考完前面三科精神已經很累了,到了寫作文時背好的例句已經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沒有做過時間訓練結果沒寫完。二戰時我事先讀完了講義裡的寫作範例並整理了一份寫作模板背下來(參考用)

 

[第一段: 開頭] At first glance, the author’s argument appears to be appealing, while a close examination will reveal how groundless it i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

However, I do not think the argument is logically convincing because it suffers from three critical flaws.

[第二段: 邏輯謬誤1] First, ~

[第三段: 邏輯謬誤2] Second, ~

[第四段: 邏輯謬誤3] Finally, ~

[第五段: 結論] In conclusion, the argument is not compelling. To strengthen the conclusion, the author would have to ~.

 

實戰上我掃過題目給的文章一遍就先直接把背好的模板寫下來,再回頭細讀一次文章找出三個邏輯謬誤,填進去我的模板裡,中間三段的說明先只寫了一兩句話,接下來就把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也寫好,再看剩多少時間,回頭把中間三段的說明補的更詳細,這樣就不會寫不完。最後也穩穩的拿到了4分。

 

【PACE訓練】

關於時間訓練,寫兩本OG和第一份PP時是分題型寫、分別計時,到第二份PP則開始使用模考軟體模擬實戰的倒數計時。

一戰時寫不完的經驗讓我認識到了時間訓練的重要性,GMAT的電腦適應測驗和神秘的配分方式之下,前面20幾題的正確率影響比後面的題目大很多,如果前面幾題連錯就會掉入低分區,但後面的幾題沒寫比亂猜個答案上去扣分還重,所以基本上就是前面3/4題求正確、後面1/4題求快!

於是二戰時我在「前面要穩,但後面題目亂猜也要全部寫完」的基本方向下,評估了自己維持答題正確率之下的解題速度極限,擬定出了「V的36題中至少要寫完前27題,不分題型一題最多做2:30 ; Q的31題中至少要寫完24題,不分題型一題最多做3:00」的策略。要注意的是,建議不要想說最說留個2、3分鐘把剩下的題目猜完就好,因為似乎一題解題時間在1分鐘之內電腦就會判斷你是在亂猜(?),連續猜題反而會被扣分,所以我一開始是很保守的設定V要留10分鐘、Q要留5分鐘來把題目猜完。

在這樣的設定之下,大量練習加上時間監控,我寫PP1時在維持答題正確率之下把一題SC的解題時間壓到2分鐘以內,一題CR花2分半,一篇RC題組花8~9分鐘,一題PS壓在1分半以內,一題DS壓在2分鐘以內。但這樣一回36題完整的V寫完還是會超過65分鐘,於是寫PP2時我開始使用模考軟體,模擬只看的到倒數的計時的實戰情況,一邊寫一邊注意時間(超重要!),看到時間剩下10分鐘時就開始加速SC題就使用解題技巧和結構分析直接看到哪個選項最像答案就選,CR題就使用解題經驗直接找到哪個最像就選,RC反而在這時最棘手,我選擇直接先看題目再回去掃原文找定位句,看哪個選項跟定位句有越多關鍵字重複就選。最後十分鐘每寫完一題就要看一次時間!

 

四、日本考場經驗分享

最後想分享一下海外考場的經驗,一戰時本來還想說雖然是在日本考,但既然是美國的考試,考場人員也許都是講英文的吧?結果在日本考,考場人員就是講日文的!(理所當然?)雖然以我的日文能力要聽懂監考人員的指示和考前說明等是沒有問題的,但在一個腦袋都是英文的備戰狀態上,考場人員的日文一直讓我有點出戲XD

個人兩次報考的都是東京銀座考場(Pearson Professional Centers-Tokyo, 帝国ホテル18F),考場的報到程序、考試流程和電腦介面和台北考場應該都是一樣的,不過個人的兩次經驗耳塞都是考場主動提供的不用自己要,而且銀座考場裡沒有廁所和食物桌,中間休息時間若想上廁所可以直接推門出去。另外,個人第二次考試時考場人員沒有在休息時間時自動幫我把計算紙上的筆跡擦掉,如果希望他們幫忙擦拭筆跡的話要自己主動要求。

 

以上就是這次關於GMAT考試的經驗分享。最後祝大家都能早日考到自己滿意的成績,跟GMAT分手囉~

By KELLY

arrow
arrow

    凱莉波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